地評線丨銀川述評:“上門經濟”漸火監管引導別落下
【資料圖】
如今,上門服務日漸火爆,逐漸形成了新消費模式和新經濟業態,但是也隨之衍生出了一些現實問題,如何通過監管來確保“上門經濟”合規與安全、如何通過引導和服務來促進其健康發展就成為了比較迫切性的工作。
“互聯網+”正在持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也順勢而變。以前的上門服務多是在家政、維修、家教等領域,現在可謂五花八門,上門代廚、上門收納、上門私教、上門按摩、上門照顧寵物……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的便捷服務越來越多,同時就業渠道也更加多元,提供上門服務的平臺能夠通過聚合需求并提供更為精細與專業的服務,因此“上門經濟”的市場前景和預期還是較為廣闊和向好的。特別是在互聯網的加持下,信息傳播更加容易,溝通渠道更加多元,“上門經濟”的發展自然迅速起來。不過,作為新經濟業態,其在成長過程中勢必會存在問題,比如一些從業人員可能根本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更別說具備相關資質條件,有些從業人員并沒有入職正規公司或平臺,就是自己單干,這些問題讓消費者面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此外,對于新生事物,相應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監管制度等也還沒有完善,市場規范相對不足。
如何確保這一新經濟業態合法合規,一方面是完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監管制度,另一方面則需要職能部門予以引導和服務,要注重疏導而非堵截,不能因為新生事物存在爭議就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補齊監管漏洞、完善行業標準、積極引導服務。比如,必須要求提供相關服務的平臺和經營者須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審核上門服務人員資質、加強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上門服務的標準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口碑評價體系、推進完善信用評價和投訴處理機制等措施,有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遏制行業無序且不健康發展的趨勢。
當然,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選擇信譽好、服務規范的平臺或從業者,不要盲目聽信那些夸大效果甚至虛假的宣傳,尤其是現在上門服務大多通過新媒體來進行宣傳推廣,我們更要多個心眼,避免被忽悠,更不能一次性預付大額費用,從而讓自己遭受重大損失。作為職能部門則要及時填補監管空白,對經營平臺和從業者予以有效管控和監督,在不斷發展和跟進中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持續倒逼行業自律,同時也為“上門經濟”這樣的新業態做好積極引導與服務,為其構建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孫瑞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