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85% 氣象防災減災成效顯著
近年來,桂林市氣象部門強化能力建設,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持續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顯著提升。織密氣象綜合觀測網,實現全市鄉鎮全覆蓋,建成“回南天”、農村雷電和大氣負離子觀測網,綜合氣象觀測數據傳輸時效由分鐘級提升到秒級。加快提升預報預警能力,建立空間分辨率為5公里、時間分辨率為3小時的智能網格氣象預報業務。“十三五”以來,全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85%,暴雨預警準確率達85%,預警時間提前量達50分鐘。
氣象防災減災成效顯著。建立以氣象預報預警為先導的“三融入”氣象服務機制,強化與應急管理、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會商、信息共享和聯防聯動的防汛機制,形成氣象防災減災合力,成功應對致災暴雨、流域性洪水、局地山洪、內澇、地質災害等重大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今年以來,市、縣氣象部門在全市先后啟動低溫冷害、暴雨、強對流、臺風等氣象災害應急響應101次,制作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快報504期,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全網短信提醒110次。
氣象服務保障經濟發展更加有力。打造荔浦市修仁鎮“砂糖橘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氣象科技示范園”、興安縣界首鎮“紅色湘江柑橘產業(核心)示范區”等8個高標準氣象科技示范園,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強的氣象科技支撐。助力恭城獲評“中國氣候宜居縣”國家氣候標志,臨桂區黃沙鄉、灌陽縣觀音閣鄉獲評“廣西避暑旅游小鎮”稱號。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建設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作業站12個、流動作業點20個、煙爐1個,年均開展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業40余次,在服務農業生產、促進生態環境治理、緩解水資源短缺和保障重大活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劉曉君 唐莉梅)
關鍵詞: 桂林市晴雨預報準確率 氣象防災減災 桂林市氣象部門 氣象綜合觀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