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報:消費者免費領手機被坑慘!想薅羊毛卻變韭菜
(相關資料圖)
據工人日報報道,近期有消費者反映,有運營商通過營銷電話或其他方式推薦客戶升級套餐,并通過免費領手機、贈禮品等誘導消費者辦理高價套餐業務,有的業務甚至捆綁金融產品,讓用戶因此背上網貸。
北京市民孫先生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他接到某運營商的客服電話,客服人員告訴他現有一項業務,套餐升級后可以免費領取一款市場售價 2000 元左右的手機。孫先生便前往營業廳辦理,成功領取了手機。
但隨后孫先生發現,他辦理的業務是一款金融合約產品。新手機號每月的套餐費為 128 元,高過他原來的 98 元套餐,而且還要連續用 3 年不變,同時需要凍結支付寶里的 4200 元錢。
而且,如果在合約期間,不按時繳費,產生逾期,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可能會收到電話、短信、信函、訴訟等不同形式的欠費催繳,還會產生相對應的信用額度關閉等負面后果。
與孫先生一樣領手機后被誘導辦理高價套餐的人還有不少。一位安徽的消費者向記者反映,日前,家中老人接到營業廳電話,聲稱為答謝新老客戶,可「零元購」免費領取 3000 元的手機。但在辦理購機手續時,老人卻被商家誘導辦理了分期貸款業務,即每月要繳納相關套餐費 138 元,合約期 3 年,實際費用為 4968 元。記者咨詢后,有關負責人回復稱,這是屬于公司跟第三方機構簽約的一種信用購機。
《工人日報》梳理發現,類似情況都是以送手機、送禮品為名模糊信貸風險,導致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了貸款手續。目前,不少營業廳的業務員都有辦理金融分期的業績考核任務。為了完成考核任務,業務員不僅會通過打客服電話給用戶進行推銷,有的甚至上門誘導消費者辦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