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友魯迅印象記 一〇 ~ 一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定都南京,蔡孑民先生任教育總長。其時一切草創,規模未具,部中供給膳宿,每人僅月支三十元。我被蔡先生邀至南京幫忙,草擬各種規章,日不暇給,乘間向蔡先生推薦魯迅。蔡說:“我久慕其名,正擬馳函延請,現在就托先生——蔡先生對我,每直稱先生——代函敦勸,早日來京?!蔽壹催B寫兩封信給魯迅,說蔡先生殷勤延攬之意。魯迅在《朝花夕拾·范愛農》有說:
(資料圖)
……然而事情很湊巧,季茀寫信來催我往南京了。愛農也很贊成,但頗凄涼,說:
“這里又是那樣,住不得,你快去罷……”
我懂得他無聲的話,決計往南京。
不久,魯迅來京了,我們又復聚首,談及故鄉革命的情形,多屬滑稽而可笑。我們白天則同桌辦公,晚上則聯床共話,暇時或同訪圖書館,魯迅借抄《沈下賢集》《唐宋傳奇集》所收的《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就在這時抄寫的?;蛲瑢M清駐防旗營的廢址,只看見一片焦土,在瓦礫堆中,有一二年老的滿洲婦女,住在沒有門窗的破屋里,蠕蠕而動,見了我們,其驚懼似小鼠,連說沒有什么,沒有什么。魯迅為我講述當年在路礦學堂讀書,騎馬過旗營時,老是受旗人的欺侮,言下猶有余恨。后來蔡先生被命北上,迎接袁世凱去了,次長景耀月來代理部務。此人好大喜功,只知擴充自己勢力,引用私人,忽然開會議要辦雜志了,魯迅不很睬他,他也太不識人,據說暗中開了一大張名單,送請大總統府任命,竟把周樹人的姓名無端除去。幸而蔡先生就回來了,趕快把這件事撤銷,否則鬧成大笑話了。
四月中,我和魯迅同返紹興,五月初,同由紹興啟程北上,還有蔡谷清和舍侄世璿同行。記得在上海登輪之前,魯迅買了一部有正書局出版的《紅樓夢》,以備船中翻閱。在分配艙位時,魯迅忽發妙語說:“我睡上鋪,谷清是被烏龜背過了的,我不愿和他同房。”于是他和舍侄住一間,我和谷清住一間。至于“烏龜背過”,乃系引用谷清的自述,說從前在北京時,曾到八大胡同妓院吃花酒,打茶圍,忽遇驟雨,院中積水,無法出門了,由妓院男子背負涉水而出。魯迅偶然想起提出,也是一種機智,令人發笑。
到京后,同住山會邑館,其時已改為紹興會館,先兄銘伯先生原居在此——嘉蔭堂,現在我們兄弟二人同住,舍侄住對面的綠竹舫,魯迅住藤花館。先兄和魯迅一見如故,談話很投機,此后過從也很密。魯迅看見先兄的書桌上,放置著《越中先賢祠目序例》多冊,便索取了一冊去,這是到京館第一天的印象。
《越中先賢祠目序例》,會稽李慈銘編撰。祠目以西漢的西域都護鄭吉為首,直至清代為止,自言選擇審慎,惟其擯斥王充,見解殊嫌迂陋。祠屋門口的楹聯,也是慈銘所撰,征引鄉邦文獻,自鑄偉辭,可見工力?,F在抄錄于下:
溯君子六千人,自教演富中,醪水脂舟,魁奇代育,有謝氏傳,賀氏贊,虞公典錄,鐘離后賢,暨孫問王賦以來,接跡至熙朝,東箭南璆,三管豪耑長五色。
表鎮山一十道,更瑞圖王會,簣金嵞玉,鐘毓尤靈,況漸名江,鏡名湖,宛委洞天,桐柏仙室,應婺宿斗維而起,翹英遍京國,殊科合轍,一堂輦下共千秋。
魯迅籍隸會稽,對于鄉邦文獻,也是很留意的。李周二人,后先輝映,實為吾越之光。魯迅撰集先賢的逸文,足供后人瞻仰景行,所刊的《會稽郡故書雜集》,便是一個例子。其序文有曰:
……是故序述名德,著其賢能,記注陵泉,傳其典實,使后人穆然有思古之情,古作者之用心至矣!其所造述雖多散亡,而逸文尚可考見一二。存而錄之,或差勝于泯絕云爾。因復撰次寫定,計有八種。諸書眾說,時足參證本文,亦各最錄,以資省覽。書中賢俊之名,言行之跡,風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遺,舍此更不可見。用遺邦人,庶幾供其景行,不忘于故?!?/p>
文中所謂八類,是謝承的《會稽先賢傳》,虞預的《會稽典錄》,鐘離岫的《會稽后賢傳記》,賀氏的《會稽先賢像贊》,朱育的《會稽土地記》,賀循的《會稽記》,孔靈符的《會稽記》,夏侯曾先的《會稽地志》。這部《會稽郡故書雜集》,民國三年用周作人的名刊行,即此就可以見得魯迅的犧牲精神,而以名利讓給其弟。
一一 提倡美術教育總長蔡孑民先生就職以后,即竭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因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顧忌,在教育上應特別注重。在政務百忙之中,自撰《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說:“教育界所提倡之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為中堅;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之世界觀與人生觀,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又說:“美育為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津梁?!诂F象世界,凡人皆有愛惡驚懼喜怒哀樂之情,隨離合生死禍福利害之現象而流轉。至美術則以此等現象為資料,而能使對之者自美感以外,一無雜念。例如……火山赤舌,大風破舟,可駭可怖之景也,而一入圖畫則轉堪展玩?!?/p>
這種教育方針,當時能夠體會者還很寥寥,惟魯迅深知其原意;蔡先生也知道魯迅研究美學和美育,富有心得,所以請他擔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主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事宜。因之魯迅在民元教育部暑期演講會,曾演講美術,深入淺出,要言不煩,恰到好處,這是他演講的特色。他并且寫出一篇簡短的文言文,登載在教育部民元出版的一種匯報。這匯報只出了兩冊,便中止了。我近年來遍搜未得,耿耿于心——廿七年(1938年)編印的《魯迅全集》內未經收入。記得魯迅這篇文章之中,說到刻玉為楮葉,可以亂真,桃核雕文章,可逾千字,巧則巧矣,不得謂之美術。深愿在最近的將來,這兩冊匯報,能夠覓到,也是搜逸補遺的一種工作。
魯迅的愛好藝術,自幼已然,愛看戲,愛描畫;中年則研究漢代畫像;晚年則提倡版畫,工作的范圍很廣,約略言之:(一)搜集并研究漢魏六朝石刻,不但注意其文字,而且研究其畫像和圖案,是舊時代的考據家賞鑒家所未曾著手的。他曾經告訴我:漢畫像的圖案,美妙無倫,為日本藝術家所采取。即使是一鱗一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贊許,說日本的圖案如何了不得,了不得,而不知其淵源固出于我國的漢畫呢。(二)搜集并印行近代木刻,如《北平箋譜》等。(三)獎掖中國青年木刻家,不但創辦木刻講習會,自己擔任口譯,使他們得以學習;創開各國名畫展覽會,使他們有所觀摩;對于本國新進者的作品,鼓舞批評,不加客氣。(四)介紹外國進步作家的版畫,例如精印《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這位有丈夫氣概的女子作品實在偉大,這本精印的選集實可寶貴,“只要一翻這集子,就知道她以深廣的慈母之愛,為一切被侮辱和損害者悲哀,抗議,憤怒,斗爭;所取的題材大抵是困苦,饑餓,流離,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號,掙扎,聯合和奮起”(《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
說到這本選集,永遠引起我的悲痛,記得廿五年(1936年)七月底,我從嘉興回北平,道經上海,往訪魯迅,盤桓了一日。這時候,他大病初愈,選集初初印得,裝訂成冊的還只有幾本,他便挑選了一本贈我,親手題幾行小啟,曰:“印造此書,自去年至今年,自病前到病后,手自經營,才得成就,持贈季茀一冊,以為紀念耳?!蓖砭艜r后,我將去上滬平夜車了,手執這本巨大寶貴的書,握手告別,又喜悅,又惆悵。景宋為我叫汽車,魯迅送我到門口,還問我幾時回南,那里知道這便是永訣呢!痛哉!
一二 整理古籍和古碑自民二(1913年)以后,我常常見魯迅伏案校書,單是一部《嵇康集》,不知道校過多少遍,參照諸本,不厭精詳,所以成為??弊钌浦畷F湫蛭挠性疲骸啊翊诵6?,則排擯舊校,力存原文。其為濃墨所滅,不得已而從改本者,則曰:字從舊校,以著可疑。義得兩通,而舊校輒改從刻本者,則曰:各本作某,以存其異?!辈⒆鳌兑菸目肌贰吨浛肌犯饕痪砀接谀┪玻憧筛Q見他的工夫的邃密。
老實說,魯迅對于漢魏文章,素所愛誦,尤其稱許孔融和嵇康的文章,我們讀《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而已集》),便可得其梗概。為什么這樣稱許呢?就因為魯迅的性質,嚴氣正性,寧愿覆折,憎惡權勢,視若蔑如,皓皓焉堅貞如白玉,懔懔焉勁烈如秋霜,很有一部分和孔嵇二人相類似的緣故。
此外,魯迅輯錄《謝承后漢書》,尚未印行?!稌す蕰s集》已說在前。又,搜輯并考證歷代小說史料,計有《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抄》三部,是他的《中國小說史略》的副冊。搜羅的勤劬,考證的認真,允推獨步。近年來研究小說者雖漸次加多了,宋以后的史料雖有新獲了,但是搜輯古逸之功,還未見有能及魯迅的呢。
至于魯迅整理古碑,不但注意其文字,而且研究其圖案,已略述于前章。即就碑文而言,也是考證精審,一無泛語,如《南齊呂超墓志跋》便是一例。這篇跋文,全集中未經收入——其實,魯迅的漢魏六朝石刻研究,書未完成,故不付印。我知道呂超墓志石出土以后,經年即為舍親顧鼎梅所得,藏在杭州,舍親范鼎卿及魯迅均有跋文,考證詳明,兩人不謀而合。鼎梅曾將這兩篇跋文付石印,因即馳書商索,承其寄示,不禁狂喜。志文十五行,每行十九字,可釋者僅僅百余字。現在先鈔可釋之字,后錄魯迅所撰全文如下:
□□墓志
故龍□將軍隋郡王國中軍呂府君諱超□□□
□東平人也胄興自姜奄有營北飛芳□□□□
□□□□□因官即邦今居會稽山陰縣□□□
□□□□□□令譽早宣故孝弟出于天性□□
□□□□□□風猷日新而修豇有期舂□□□
□□□□□歲在已巳夏五月廿三日□□□□
□□□□□一年冬十一月丙□□□□□□□
□□□□□同錄中軍將軍劉□□□□□□□
□□□□金石□志風烈者□□□□□□□□
□□藹藹清猷白云排岫出□□□□□□□□
□□嘉□知□應我□□□□□□□□□□□
□□□□其□春□□□□□□□□□□□□
□□□□□□□□□□□□□□□□□□□
□□□□夕悄松□□□□□□□□□□□□
魯迅跋文
呂超墓志石,于民國六年出山陰蘭上鄉。余從陳君古遺得打本一枚,以漫漶難讀,久置篋中。明年徐呂先生至京師,又與一本。因得校寫,其文僅存百十余字,國號年號俱泐,無可馮證。唯據郡名及歲名考之,疑是南齊永明中刻也。按隨國,晉武帝分義陽立,宋齊為郡,隋為縣。此云隋郡,當在隋前。南朝諸王分封于隨者惟宋齊有之。此云隋郡王國,則又當在梁陳以前。《通鑒目錄》,宋文帝元嘉六年,齊武帝永明七年,并太歲在己巳。《宋書·文帝紀》,元嘉二十六年冬十月,廣陵王誕改封隋郡王。又《順帝紀》,升明二年十二月改封南陽王翙為隨郡王,改隨陽郡,其時皆在己巳后?!赌淆R書·武帝紀》,建元四年六月,進封枝江公子隆為隨郡王?!蹲勇”緜鳌吩?,永明三年為輔國將軍,南瑯琊彭城二郡太守,明年遷江州刺史,未拜,唐寓之賊平,遷為持節,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東中郎將,會稽太守。《祥瑞志》云,永明五年,山陰孔廣家園檉樹十二層,會稽太守隨王子隆獻之,與傳合。子隆嘗守會稽,則其封國之中軍,因官而居山陰,正事理所有。故此已巳者,當為永明七年。五月廿三為卒日?!跻荒暾?,十一年?!锻ㄨb目錄》永明十一年十戊寅,十二月丁丑朔,則十一月為戊申朔,丙寅為十九日,其葬日也。和帝為皇子時,亦封隨郡王,于時不合。唐開元十八年己巳,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朔,與志中之□一年冬十一月丙寅頗近,然官號郡名,無不格迕,若為遷窆,則年代相去又過遠,殆亦非矣。永明中,為中軍將軍見于紀傳者,南郡王長懋,王敬則,陰智伯,廬陵王子卿。此云劉□,泐其名,無可考。□志風烈者云以下無字。次為銘辭,有字可見者四行,其后余石尚小半。六朝志例,銘大抵不溢于志,或當記妻息名字,今亦俱泐。志書隨為隋,羅泌云,隨文帝惡隨從辵改之。王伯厚亦譏帝不學。后之學者,或以為初無定制,或以為音同可通用,至征委蛇委隨作證。今此石遠在前,已如此作,知非隨文所改?!峨`釋·張平子碑頌》,有“在珠詠隋,于璧稱和”語。隋字收在劉球《隸韻》正無辵,則晉世已然。作隨作隋作陏,止是省筆而已。東平本兗州所領郡,宋末沒于魏。《南齊害州郡志》,言永明七年,因光祿大夫呂安國啟立于北兗州。啟有云“臣賤族桑梓,愿立此邦”,則安國與超蓋同族矣。與石同出垅中者,尚有瓦罌銅竟各一枚。竟有銘云:“鄭氏作鏡幽凍三商幽明鏡”十一字,篆書,俱為誰何毀失。附識于此,使后有考焉。
以上是魯迅跋文,考證工夫邃密如此!
范鼎卿跋文也很是詳贍,以史志互證,確定呂超的時代及卒葬月分,和魯迅所考全同。范跋有云:“文內有中軍將軍劉□□,其名已泐,當為撰志之人。今就精拓石本細審之,劉字下尚有玄字之筆道可辨??肌赌淆R書》有劉玄明者,臨淮人,為山陰令,大著名績,附傅琰傳?!赌鲜贰份d劉玄明為山陰令,政為天下第一,終于司農卿。蓋呂超為山陰人,玄明曾宰是邑,與超有舊,故于葬時為之撰志,而其時玄明已任中軍將軍,未幾殆即改官司農矣(中軍將軍與司農卿,官秩并為第三品)。夫呂超為故鄉人物,而撰文者又屬前代名宦,則此志之可貴為何如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