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萌:總有一些援藏瞬間讓人眼眶濕潤
人物小傳
孫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援藏擔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 年 8 月初,日喀則市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上海援藏醫療隊組織隊伍參與臨床救治工作。孫萌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區工作,并在半程過后接任上海援藏抗疫救治組組長。上海援藏醫療團隊負責的病區實現了 3 個 " 零 ",即住院患者零死亡、重癥轉化率為零、醫護人員零院感。
一年的光陰里,孫萌在臨床工作上,積極為今后申報國家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PCCM)認證制定中長期規劃;教學工作上,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充分發揮 " 師帶徒 " 的優勢,提升本地醫生的專科診治能力,優化診治流程,促進科研思路發展; 科研工作方面,結合高原病研究的優勢,依托上海市衛健委、日喀則市科技局的支持,成功獲得多個課題項目立項,不斷提升本地醫生的臨床科研能力。
分區接收病患," 一人一方 " 救治疑難患者
去年疫情發生后,上海援藏抗疫救治組與多個省市的醫療隊一同進駐日喀則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基地。應國家督導組的要求,各省市醫療隊采取分片區責任包干制,與當地醫生混排,參與一線值班。上海援藏抗疫救治組負責綜合樓 1、2、4、5 樓,共 4 個病區,總共 110 余張床位。
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在堅守高原與疫情斗爭 40 余天后,撤離救治基地返滬。上海援藏抗疫救治組組長改由孫萌來擔任。他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特長,在救治基地應用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上海)所研發的海派中藥 " 蘇香飲 ",對疑難患者采取 " 一人一方 " 中醫辨證論治。
其間,他還通過網絡連線上海大后方的中醫專家們,討論重型病患的中醫藥救治經驗。
72 天抗疫堅守,凝結滬藏情誼
72 天的抗疫堅守,孫萌和上海同事們所負責的病區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800 余例,占救治基地總收治人數的 6 成以上。其中包括孕產婦 100 余例,嬰幼兒 160 余例,完成 CRRT 治療 200 余次,完成剖宮產手術 11 臺。
在隔離病房中,孫萌的工作需要 " 三班倒 ",每一班連續工作 6-8 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有時甚至更長。他不僅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和物資短缺等重重困難,每天還都要面對數十例病患的進出,床位數從最初的 30 余張不斷拓展至將近 300 張。抗疫凝結了滬藏情深,每當他身穿防護服、面戴 N95 口罩步入病房,除了看到病痛,還能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眼神,聽到老阿媽表達的感激之辭。孫萌說:" 這一切讓人眼眶濕潤。"
在呼吸介入領域開展精準化治療
援藏這一年,大量新技術在高原得到運用。纖維支氣管鏡下氬等離子體凝固器及電圈套技術便是其中之一。
7 月 12 日,孫萌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呼吸科纖支鏡室指導,對一名以 " 咳嗽、咳痰、咯血 " 癥狀為主的 76 歲患者進行了內鏡檢查工作。當經纖支鏡進入患者支氣管時可見,該患者左主支氣管呈線性狹窄,狹窄部位支氣管粘膜呈無規律性凹凸不平狀改變,局部血管裸露明顯等問題。
臟器內出血在內科系統一直以來都是最棘手問題之一,患者在術中粘膜活檢出血如同孫萌術前評估所料,鮮血瞬間模糊視野。孫萌在手術過程中細心指導呼吸科介入團隊,沉著應對氬氣等離子凝固治療,先后五分鐘內,患者氣道內出血得以控制,順利完成本次呼吸介入檢查、并得到預期病理結果。
氬等離子體凝固術又稱氬氣刀,是一種利用氬等離子體束傳導高頻電流,無接觸的熱凝固組織的治療方法。其治療廣泛應用于呼吸科與消化科。氬等離子體凝固術在處理氣道內病變有兩大適應證,一是凝切大氣道內的多余病變組織,包括良惡性腫瘤和其他病變,以緩解氣道阻塞和呼吸困難,還可治療阻塞性肺炎、對于良性病變可以達到根治性治療;二是處理大氣道內的出血病變,達到止血目的。
" 這一年,我和同事們一起為高原醫療水平發展做了一些踏踏實實的工作:帶來了一些看得見的成效。援藏在我心中,是無比珍貴的經歷。" 孫萌說。
作者:沈竹士
編輯:葉松亭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