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看中國 | 步行一公里滿足全部生活所需 上海黃浦為10個街道量身定制規劃藍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廣網上海8月3日消息(記者林馥榆)黃浦區是上海面積最小的行政區,面積20.52平方公里。過去五年,黃浦區聚焦老城廂、北京路、建國東路等重點區域,實施57個成片舊改項目,涉及土地159公頃這樣的區域面積要占黃浦總面積8%,受益居民群眾超過7.8萬戶,使居民群眾居住條件、居住環境得以改善。
如何讓舊改成效發揮到最大,讓更多市民群眾不僅能住好,生活還能更方便?綜合考慮區域面積小、資源密度高的特點,黃浦區“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10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目標,相當于步行一公里就能滿足全部生活所需。
上海黃浦區委副書記、區長沈山州表示,去年,黃浦區建立了社區規劃師制度,同華建集團專業團隊合作,構建社區規劃師團隊,為10個街道量身定制了社區生活圈規劃藍圖,并結合單元規劃、“藍綠絲帶”等專項規劃的落地,制定年度行動計劃,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蘇河之眸”零距離家園服務綜合體(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一直以來,黃浦區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比如,將蘇州河畔一棟既有建筑改造成為“蘇河之眸”零距離家園服務綜合體,兼具文化、養老、醫療、助餐、健身等多種服務功能。堅持提供貼心的社區服務,比如針對大多數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構建“床邊、桌邊、身邊、周邊、手邊”為一體的“五邊形”養老服務體系,今年將完成“老字號長者餐廳”至少30家。堅持打造安全的人居環境,推動老舊住房綜合修繕、架空線入地等工作。
此外,黃浦區充分考慮街區人口結構、文化底蘊和資源稟賦,突出區域特色,形成各街道社區生活圈特色亮點。
南昌路(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在小東門街道,伴隨一批高端商務樓宇的建成,工作人口大量增加,午餐、通勤等需求旺盛。為此,街道攜手區域單位推出特色服務,比如打造南外灘“金融直通車”,緩解“最后一公里”通勤難。再比如,瑞金二路街道,重點打造位于衡復風貌區核心地帶的南昌路,將文化氣質植入社區生活,呈現別樣的“海派煙火”。
沈山州表示,接下來,黃浦區將繼續推進“10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以更優質的服務、更完善的設施、更均衡的布局、更全面的保障,更好回應群眾對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期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