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城鄉 四大行動」鎮遠報京鄉:“五曲并彈”奏響文明新風“最強音”
今年來,鎮遠縣報京鄉結合和美城鄉“四大行動”工作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文明新風倡導行動,通過“五曲并彈”奏響文明新風“最強音”,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結合州級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州級紅色美麗村莊創建,立足本土文化底蘊,以中國傳統文化、報京紅色文化、北侗民族文化等內容為主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善文化、移風易俗、報京“三月三”、紅軍長征過報京故事等內容通過墻體、簸箕繪畫等形式“講”出來,打造了報京主要旅游區一墻一風景,一墻一文化,扮靚侗鄉環境,潛移默化中倡導了鄉風文明。截至目前,新添墻繪60余幅,簸箕字畫100余個。
(相關資料圖)
按照“四控四減”目標,制定出臺“約建設、約內容、約標準、約使用、約管理、約責任”六約管理制度,發揮“寨管委”作用,教育引導村民自覺抵制鋪張浪費、濫辦酒席、人情攀比等不良風氣,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探索“合約食堂+”模式,發揮“思想教育、政策普及、文化傳播、矛盾調解、村民議事”五大功能,在“合約食堂”風雨長廊、球場壩壩開展道德講堂、長廊會、壩壩會等活動,引導村民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變“食堂”為“學堂”“調解室”“議事亭”,凝聚起鄉村振興強大動力。截至目前,打造“合約食堂”示范點2個,在“合約食堂”召開各類會議5場次,宣傳政策10余次,調解矛盾糾紛10余次。
制定《報京鄉“宜居行動”積分制管理實施方案》,狠抓庭院凈化、庭院綠化、庭院文化,每村打造一個示范點,實行黨員、群眾“雙積分”,并在“宜居小鋪”兌換獎勵物資,力爭實現“小積分”撬動“大文明”。同時通過“頒發流動紅旗”,將是否履行《村規民約》作為“貴州好人”“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宜居行動示范戶”評選的必備條件等方式,帶動村民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轉變,形成人人參與文明侗鄉共建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宜居小鋪”已覆蓋全鄉6個村,參與積分制管理示范戶共487戶。
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理念和“四議、四不議”原則,注重發揮政協委員、“五老”人員、新鄉賢等作用,聚焦文明新風主題,將“院壩協商”與《村規民約》緊密結合,通過集體協商,達成共識,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寫在墻上、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不斷激活基層協商活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截至目前,開展”院壩協商”議題2個,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1000余份。
認真踐行報京“五個一線工作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確定每周一為“集中引導日”,采取“領導班子+駐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寨管委成員)+黨員志愿者+群眾”的共治模式,積極開展“四大行動、黨員先行”活動,通過村級“大喇叭”“戶戶敲門”“文明新風倡導雙語歌”等形式向群眾發出倡議,宣傳宣講文明新風小故事、大要求,讓文明的種子在侗鄉家家戶戶開花結果。此外,常態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庭院美化建設、法治教育普及等行動,干群共建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旅游。截至目前,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300余份,清理廢舊廣告牌、野廣告等50余處,引導拆除藍皮瓦104棟,引導規范修建伙房52棟,種植櫻花1000余株,種植月季花6000余棵,新建庭院柵欄40余處。
來源:鎮遠縣融媒體綜合
作者:鐘遠俊 楊通梅
編輯:姬世海
二審:吳賢和
三審:江春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