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入局再次打響“咖啡爭奪戰” 咖啡賽道融資出現復蘇 環球速看料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咖啡文化的興起,喝咖啡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新風尚。圍繞著小小的咖啡豆與大大的咖啡市場,一場“咖啡爭奪戰”再次打響——咖啡相關企業數量增長,私募資本布局,“下沉市場”發力。
在激烈的爭奪戰中,身處其中的企業也在品嘗著咖啡行業的“酸、苦、甜、香”。而與多年前的咖啡大戰不同,經過行業競爭的洗禮,國內咖啡品牌對咖啡行業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硝煙再起的爭奪戰似乎步入了“中場戰事”。
(相關資料圖)
“玩家”再次涌入咖啡賽道
咖啡消費是城市消費活力的重要體現之一。隨著消費市場持續修復,咖啡賽道再次涌入諸多“玩家”。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新增咖啡相關企業1.17萬家,同比增長98.11%。截至5月18日,我國現存咖啡相關企業18.76萬家;從城市分布來看,深圳以0.97萬家位居首位,其次是廣州、普洱、成都等城市。
線下咖啡門店的經營也正逐漸復蘇,表現之一即是打卡咖啡廳的用戶數量增長明顯,抖音上咖啡相關內容的投稿量和播放量也處于持續增長狀態。《2023年咖啡賽道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以2023年4月為例,標題中含“咖啡”關鍵詞的短視頻投稿量超過3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132%;相關內容播放量超過88億次,同比增長106%。
而在餐飲消費呈現加快恢復向好之際,咖啡賽道融資出現復蘇跡象。IT桔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咖啡賽道至少發生了10起融資事件,可統計的融資金額合計13.65億元。
近日,專注于咖啡智能終端設備研發與運營的互聯網公司小咖咖啡完成4.48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清望資本領投。清望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李立東表示,咖啡市場是萬億元級市場,其市場體量可以容納多家上市公司,小咖咖啡與其他咖啡品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其團隊強大的軟硬件技術背景,小咖咖啡選擇從自助設備切入咖啡市場,憑借在B端(企業端)的影響力和滲透力,迅速開始布局線下門店。
事實上,無論是在私募市場融資遇冷的2022年,還是在消費復蘇的今年第一季度,咖啡市場都表現出相對較強的“吸金”能力。有統計顯示,2022年全年,餐飲行業共發生至少108起融資事件,其中,咖啡占了將近四分之一,共有25起。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咖啡品牌的融資輪次多集中在天使輪及A輪。
咖啡市場潛在規模被看好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咖啡幾乎都是外資品牌的天下。而近幾年來,在資本加持以及行業發展下,本土咖啡品牌迅速崛起,涌現出瑞幸咖啡、Manner、三頓半等一系列國產品牌。如今,咖啡賽道中新品牌紛紛出現,品種口味創新層出不窮,同時價格戰“硝煙”彌漫。
從需求端來看,咖啡文化的普及拉動了消費需求。當前,品類教育初步成熟,雀巢對應速溶咖啡,星巴克對應現磨咖啡,均完成了咖啡的跨文化傳播,瑞幸更是借助互聯網助推咖啡文化進一步普及。
《2023年咖啡賽道專題研究報告》顯示,與國際連鎖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對中國市場的用戶需求、中式咖啡文化、社交和營銷場景等方面都有著更本土化的理解。針對不同用戶、不同場景的垂直賽道,本土咖啡品牌的創新玩法正一步步動搖著國際連鎖品牌長期引領中國咖啡市場的行業競爭格局。當前,本土品牌與國際品牌之間的競爭進入新的階段,無論從產品口味,還是營銷創新、文化傳播等各個方面,均顯示出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
競爭激烈的一個最直觀體現便是門店數量的增長。過去幾年,咖啡賽道熱度持續高漲,資本入場加速了品牌在市場的爭奪,也推動全國咖啡門店數量高速增長。以瑞幸咖啡為例,日前,瑞幸咖啡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已達10000家,成為中國首家突破萬店的連鎖咖啡品牌。
高性價比是瑞幸咖啡的重要品牌標簽。相對低廉的價格并沒有阻擋瑞幸咖啡實現營收高增長。5月初,瑞幸咖啡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第一季度總凈收入為44.367億元,同比增長84.5%。從門店運營來看,瑞幸咖啡自營門店收入第一季度為31.40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74.9%。分析人士認為,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瑞幸咖啡一季度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依然實現強勁增長,再次有力證明了瑞幸有效且極具韌性的商業模式。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首席執行官伍岱麒認為,對瑞幸咖啡而言,門店規模的快速擴張,形成很大的品牌勢能,企業更具有話語權,且通過多種經營模式,增加了用戶數量,品牌效應持續增強。瑞幸咖啡與星巴克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不追求門店的規模,不定位于商務休閑的第三空間,因而其開店的網點數量可以更多。
事實上,無論是咖啡門店數量的增長,還是資本的介入,背后的原因離不開對咖啡行業潛在規模的看好。根據美團數據測算,2022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2007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將達到3693億元。從消費量來看,相對于咖啡消費成熟國家,中國作為咖啡消費的新興市場,咖啡豆消費量快速增長,復合增長率高達12.5%,與發達國家差距不斷縮小,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下沉市場”有待被挖掘
隨著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咖啡品牌企業正不斷向“下沉市場”發展,“下沉市場”成為下一個增長點。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京東超市發布的《2023咖啡與茶消費洞察》顯示,今年一季度,咖啡在縣域農村市場的用戶數同比增幅達110%,縣域農村市場的人均咖啡消費金額也在增加。
在盈利機會的吸引下,眾多咖啡品牌加快向三、四線城市進軍,也推動了奶茶品牌“跨界”賣咖啡。從2022年整體來看,無論是咖啡玩家還是新茶飲玩家,除了專注自身發展外,也都在覬覦著對方賽道的廣闊前景。當前,奈雪的茶、滬上阿姨、CoCo都可等品牌都推出了咖啡產品線,很多在四、五線城市扎根的茶飲品牌也孵化出自己的咖啡品牌。
伍岱麒認為,咖啡具有較強的商務社交屬性,因此,在一、二線市場等經濟發展好的地區更受到歡迎和關注。一、二線市場的咖啡消費習慣養成,得益于前期頭部品牌如星巴克等企業的推動。而三至五線市場缺乏對咖啡品類的強烈需求,但低價奶茶店已經率先滲透三至五線市場,一旦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養成,咖啡行業想在三至五線市場殺出奶茶行業的重重包圍并不容易。此外,針對廣闊的“下沉市場”,營銷費用和獲客獲利能力之間是否能達到平衡、達到預期,將決定咖啡連鎖企業是否向“下沉市場”滲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