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擴大有效投資銀行業持續提升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力度
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擴大有效投資,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關鍵所在,對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前5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8.88萬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1-5月分別累計增長7.5%和6%,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1.6個和1.8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在金融端,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以及綠色、高技術等領域是銀行信貸投放的重要發力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銀行業投向制造業的貸款余額達30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6.1%,有力帶動了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前5個月同比增長12.8%。
受訪專家認為,下半年,銀行業將持續精準發力,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優化信貸投放結構,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助力擴大基建和制造業等重點領域投資,為重點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產業轉型升級配足融資,持續為促投資、穩增長貢獻金融力量。
制造業貸款總量、增速持續上升
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繼續發揮穩增長關鍵作用。中行研究院發布的三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財政支出和施工建設保持較快進度,助力基建投資較快增長。與此同時,電動車、鋰電池、計算機集成制造等技術密集類產品出口表現好于勞動密集類產品,出口需求結構性變化驅動制造業投資結構轉換和提升。
銀行業繼續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為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的增長構筑起強大的金融支撐。“銀行業整體上對制造業的貸款投向增多。2022年,上市銀行制造業貸款總額增長18.09%,增速較2021年的11.15%上升了6.9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大行制造業貸款總額增長17.34%,增速比2021年上升了7.13個百分點;股份行制造業貸款總額增長19.14%,增速比2021年提高了6.60個百分點;城商行制造業貸款總額增長22.65%,增速比2021年上升了8.95個百分點。”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
今年以來,銀行業持續優化貸款結構,2023年一季度末,銀行業制造業領域信貸余額增速達41.2%,顯著高于11.8%的全部貸款增速。截至今年4月末,工行制造業貸款余額3.4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超3800億元;截至今年5月末,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突破2.8萬億元,貸款增量是去年同期增量的1.5倍。
同時,為配合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助推中國智造做大做強,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未來競爭新優勢,銀行業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截至今年3月末,工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超過2.1萬億元,成為首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的商業銀行;截至今年5月末,中行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增量為上年同期的1.5倍,其中,計算機制造、電子器件制造等高技術制造行業增速均超25%,通信設備制造業行業增速超50%。
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農行先后支持了京雄高鐵、G4京港澳高速擴容改造、G5京昆高速擴容改造、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等一大批“十四五”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截至今年5月初,建行給予基礎設施基金項目授信總額超7000億元。
服務關鍵領域投資需求
“下半年,工業部門有望進入主動補庫存周期。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繼續發揮托底經濟的支撐作用,市場需求持續恢復將逐步傳導至工業企業生產端,帶動工業生產持續加快。” 中行研究院中國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組長陳衛東表示,“同時,2023年以來,工業發展新動能培育不斷深化,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穩步發展,伴隨著各地加快部署先進制造領域發展,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工業發展新動能將持續釋放。”
關鍵領域投資需求的持續釋放,需要銀行信貸的進一步支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二季度例會指出,繼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從銀行信貸的總體投放情況來看,中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估計2023年二季度銀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或有提高。未來,銀行仍將繼續鞏固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切實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斷助力宏觀經濟運行向好。
在基建投資方面,陳衛東認為,《2023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這有望成為下半年基建投資的增量資金補充。
同時,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仍將是重要支撐。“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均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置于重要位置,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產業的支持。在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背景下,信貸政策將持續支持高技術和裝備制造業超前投資布局。”陳衛東表示。
提升投放與支持精準度
下半年,銀行業將積極對接投資關鍵領域的發展需求,發揮自身業務特色與優勢,精準助力支持有效投資擴大。提升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建行加快組織推動基礎設施基金項目配套融資,完善機制,瞄定重點,實施差別化政策,加強保障,做實做細項目清單化管理,全力支持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融資需求。
滿足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需求,中行針對集成電路等“卡脖子”領域,制定專屬支持方案,對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給予重點支持;為集成電路、動力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6個重點產業客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精準匹配產業需求。
筑牢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工行圍繞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和任務,聚焦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客群,開展“春苗行動”等專項服務活動,并優化“科創金融中心、特色支行、科創網點”三級專營機構布局,在全國科創企業集中的區域組建多家科創中心和特色支行,推出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創新“科創貸”“認股貸”等專屬產品。
全力支持制造業強鏈補鏈,農行積極推廣產業鏈金融服務,支持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中行與包括行業協會、供應鏈重點企業等在內的各方持續加強協同配合,積極創新服務與產品,堅持在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上下功夫,為制造業發展提速度、強質量、增韌性。
支持產業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農行圍繞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節能環保、生態環境等綠色產業,持續加大對風光電、水電、核電、天然氣、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行業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產行業傾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