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進程中 跨境支付如何應對新挑戰?
近年來,隨著全球服務、貿易與合作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跨境貿易跨境結算量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帶動了眾多小微企業跨境支付的強勁需求。2023年服貿會的參展機構Swift是全球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服務提供者,在全球跨境支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全球支付的便利性,同時也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
Swift中國區總裁楊文在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發表演講時談到,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或將推動整個金融市場變革。就如何推動數字化轉型與跨境支付服務發展的相關議題,楊文與《金融時報》記者進行了進一步交流。
(資料圖片)
有效解決跨境支付痛點
當前,商品、資本的快速跨境流通對跨境支付渠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有效地解決目前跨境支付行業存在的行業痛點,提高支付效率成為贏得競爭的關鍵。
“Swift是跨境支付專家,成立50年來,長期服務于跨境支付,因此我們對跨境支付的痛點有深刻的了解。”楊文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痛點概括起來就是:客戶認為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低、速度相對較慢且成本較高。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Swift與全球金融社群協作創新,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據楊文介紹,Swift推出了多種關鍵產品及服務,對跨境支付具有變革意義。其中,于2017年推出的SwiftGPI 實現了跨境支付完全透明、高速和可預測性,已成為當今跨境支付的基礎,并為未來創新提供堅實的平臺。Swift Instant的推出將Swift GPI的功能與境內實時支付基礎設施相結合,使得跨境支付與境內支付一樣“無縫”。Swift Go基于與 Swift GPI 相同的支付路徑和安全基礎,為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市場帶來快速、便捷、可預測的支付,賦能銀行在細分市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支付解決方案。另外,Swift正在擴展交易管理平臺的功能,在金融報文傳遞服務的基礎上,提供更加完整的端到端交易管理及相關增值服務。
楊文表示,Swift的使命是在全球超過 40 億個賬戶之間實現即時、無摩擦的跨境支付。憑借這些創新的解決方案,Swift正在穩步向目標邁進。目前, 接近50%的GPI支付能夠在5分鐘到賬,89%通過Swift網絡的支付可以在1小時內到達收款銀行。
維護網絡安全至關重要
Swift今年7月份發布了專注于小額跨境支付市場的調研報告《小支付、大機遇》。該研究報告顯示,安全性及透明度對于小額跨境支付最為重要,被消費者視為選擇支付供應商的關鍵驅動因素。隨著網絡安全問題和網絡欺詐的日益嚴峻,跨境支付也面臨更嚴重的安全風險,如何去維護跨境支付安全?楊文介紹了Swift做出的努力,對其他支付服務機構也有借鑒意義。
“安全一直是Swift全球戰略核心。” 楊文表示,Swift的產品和服務對接了全球超過115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維護Swift平臺及網絡的高安全及韌性至關重要,在該領域,Swift不遺余力,連續多年保持Swift全網99.999%的可用性、99.885%的FIN報文可用性。
另外,為應對網絡安全問題,Swift持續開發和推出一系列服務,例如支付控制(Payment Controls),可以幫助用戶在異常支付從Swift網絡中發起之前實時發出警報或阻止;支付預校驗(Payment Pre-validation) 能幫助用戶在發送跨境支付之前驗證收款人賬戶詳細信息,進而消除跨境交易中的一個關鍵摩擦點,提升效率、增強安全性;當然還有其它系列工具,例如每日校驗報告,可以幫助銀行輕松發現當天的可疑支付流。
除了Swift網絡之外,保證整個金融社群的網絡安全也是Swift安全策略的重點。楊文介紹,為了幫助確保金融機構擁有更有效的網絡攻擊的防御能力,從而保護更廣泛的金融網絡的完整性,Swift 于2016年啟動了客戶安全計劃(Customer Security Programme, CSP),在該計劃下,Swift用戶需要將自身實施的安全舉措與Swift每年更新的客戶安全控制框架中的細節進行對比,以確保用戶自身網絡的安全性能。
技術是關鍵驅動因素
數字化正在顛覆全球金融生態。作為全球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服務提供者,Swift走在金融數字化的前沿,正在助力加速推動貿易數字化進程。關于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創新應用,以及通過數字手段實現“實時、無摩擦”的跨境交易,楊文分享了Swift的相關經驗。
“Swift一直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助力金融市場發展。” 楊文表示,要實現即時、無摩擦的跨境交易,技術是關鍵的驅動因素。Swift GPI等多種創新產品和服務都基于API、機器學習、大數據等前沿技術。
近些年,全球金融體系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推動力之一就是數字化。對于數字化的影響,楊文認為有幾個關鍵方面:一是越來越注重即時交付和直通流程。例如對于支付,客戶越來越要求跨境支付能夠像境內支付一樣即時。二是提升可觸達性及普惠金融。數字化正在使得金融業變得更加普惠,即使是生活在最偏遠地區的人也能受益其中。三是利用API、數據共享等技術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楊文表示,Swift對技術創新持開放態度,通過與社群成員密切合作,一道致力于支持全球金融數字化。為實現數字化流程,Swift一直在各種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創新,無論是支付還是更廣泛的金融交易(如貿易數字化),都充分發揮了其在標準和交易管理以及技術創新方面的專業優勢。Swift還可利用廣泛的網絡和社群基礎,尤其是其在標準領域的長期實踐經驗,致力于最大程度上幫助一些可行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且在規模化應用過程中盡可能實現標準化應用,以降低潛在的碎片化應用以及由此過程中產生的交易摩擦。
交互性解決方案避免“數據孤島”
在開放、互聯互通的新階段,“數據孤島”問題備受關注,如何將各國金融基礎設施聯系在一起?提高各國平臺間的交互性?
楊文表示,Swift 的使命是在全球40億個賬戶之間提供即時、無摩擦的跨境支付,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避免“數據孤島”,并確保所有支持跨境支付的基礎設施的交互性,并增強直通過程。
據他介紹,Swift一直充分發揮其在標準和交易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竭力實現這一目標。例如,其正在將標準引入API,幫助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輕松地訪問彼此的API,以增強連接性和交互性,應對日益嚴重的API碎片化帶來的挑戰。在中國,Swift正在計劃于年內成立“Swift API Talks”中國工作組,以更好地傾聽中國金融社群對API的需求。
隨著CBDC的興起,Swift也一直在積極探索CBDC在跨境支付領域全面應用的解決方案。2022年Swift推出的CBDC 互聯解決方案避免了由于不同央行在開發各自的CBDC時采用的技術和方法不同而導致CBDC生態潛在的碎片化,受到了金融社區的熱烈響應和認可。
在一系列全新交互性試驗中,Swift正將其在交互性方面的經驗融入到貿易數字化中。例如,在最近的一項合作中,Swift通過連接電子提單 (eBL) 平臺以及確保不同平臺間的交互性,正在竭力實現在單一平臺允許國際貿易交易中的所有主要參與者——例如托運人、貿易商、船舶代理、銀行、檢查員、海關代理、商會、海關等——實時連接并安全地共享電子提單,從而實現貿易數字化,提高跨境貿易效率。
麥肯錫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預測,電子提單的大規模使用可以為全球貿易新增創收400億美元。”我們不應該低估電子提單改變國際貿易格局的潛力。”楊文表示,展望未來,交互性解決方案可以在支持無摩擦貿易和減少業界對紙張的依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可以使供應鏈流程更加透明、高效和可靠,同時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追蹤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