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百強區發布 江蘇17區上榜
8月8日,賽迪顧問發布“2023賽迪百強區”,江蘇有17個區上榜。其中,南京上榜的區最多,有4個;蘇州和南通分別有3個區上榜;常州和無錫各2個區;揚州、鹽城、徐州分別占有1個席位。
現代快報 記者 龍秋利
(資料圖)
江蘇17個區榜上有名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榜單延續“雙門檻”評價原則,即地區生產總值大于8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于20億元,采用23個指標建構的城區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經濟實力、增長動力、內生支撐、區域能級和共享發展5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今年,江蘇有17個區榜上有名,入選的城區數量和廣東持平。這17個區分別是:蘇州吳江區、常州武進區、南京江寧區、無錫新吳區、南京鼓樓區、南通崇川區、常州新北區、蘇州虎丘區、南京棲霞區、蘇州吳中區、南通海門區、南通通州區、南京秦淮區、揚州江都區、鹽城亭湖區、徐州銅山區、無錫梁溪區。
按照設區市來看,南京上榜的城區最多,有4個;其次是蘇州和南通,分別有3個區上榜;常州、無錫以2個區的數量緊隨其后;揚州、鹽城、徐州分別占有1個席位。整體來看,依舊是“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的格局。
入圍前“二十強”秘訣:產業 創新
江蘇上榜的17個區中,有哪些優等生?蘇州吳江區以2331.97億元的生產總值,以及226.06億元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位列2023年賽迪百強區前十、居第8名。今年上半年,吳江區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5.3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8.56億元,發展勢頭良好。常州武進區、南京江寧區、無錫新吳區分別以第11名、17名和19名入圍前“二十強”。
記者觀察到,這四個排名靠前的城區,基本上都具有產業規模大、創新活力強的共性特征。
作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常州武進區一直有著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而在信息化、工業化的浪潮影響下,武進區也能快速跟進,重點發展了一大批新興產業,例如新能源和環保、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及醫藥等。這些產業帶動了武進區整體的經濟發展。
江寧2000年撤縣設區,現已發展成為南京制造業大區,打造出智能電網、高端智能裝備等4個千億級產業,近百家世界500強企業的136個項目落戶江寧。
2015年誕生的無錫新吳區,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無錫國家高新區。目前,新吳區已形成獨有的“6 2 X”現代產業體系,區內聚集創新企業總數超過50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94家,以創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未來百強區的“黑馬”
賽迪發布的研究認為,部分城區沖刺百強潛力較大。百強之外,也有部分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表現較好,其中就提到了南京溧水區和鹽城大豐區。
這些城區正處于高質量躍升發展期,在經濟實力、增長動力、內生支撐、區域能級、共享發展等方面同樣具有競爭優勢,是未來沖刺百強的潛力城區。
去年,溧水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4.0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0億元,已達到“雙門檻”評價原則。
近年來,溧水堅持制造立區,2022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溧水區近日也提出,將著力打造“1 3 1”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到2025年,成為南京南部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鹽城大豐區則利用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聚焦綠色低碳發展,2022年GDP達816.6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6億元,亦符合“入圍要求”。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去年,大豐港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產業園啟動規劃建設,規劃招引晶硅光伏、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和車聯網等產業鏈項目。如今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大豐區正全力沖刺“百強區”俱樂部。
2023賽迪百強區(江蘇省)
城 市 數 量 城 區 排 名
南京 4 江寧區 17 鼓樓區 32 棲霞區 48 秦淮區 67
蘇州 3 吳江區 8 虎丘區 47 吳中區 52
南通 3 崇川區 37 海門區 53 通州區 55
常州 2 武進區 11 新北區 46
無錫 2 新吳區 19 梁溪區 100
揚州 1 江都區 71
鹽城 1 亭湖區 80
徐州 1 銅山區 83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