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狀元,他們有多拼?
為了搶狀元,他們有多拼?
高考分數(shù)出來之后,高考生們又開始在填報志愿上消耗腦細胞。與此同時各大高校也沒閑著,在各大平臺舞的飛起,整個一手好活兒,拼命吸引學生的注意。
【資料圖】
什么“想要抓住學生先要抓住學生的胃”,北大老師半夜瘋狂打電話,清華北大搶狀元……
明? 仇英(傳)《觀榜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所畫的場景是科舉放榜、考生們觀榜的盛況,是當時科舉考生的高考查分時刻
時間倒回一千年,宋代人也熱衷搶狀元。在北宋汴京城每逢科舉考試放榜,城中的達官顯貴、各地的富商巨賈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宋人給這個現(xiàn)象起了名字叫“榜下捉婿”,一個“捉”字用的巧,有和“搶”一樣的效果,又相對文雅。
宋人陳正敏在《遁齋閑覽》中記載了一件趣事,有個新及第的少年,風姿出眾,觀榜后權(quán)勢之家派出數(shù)十個家丁簇擁他回家,少年被眾人裹挾,倒不驕不躁,舉止得體,欣然而行。快到家門口時一位身著紫金袍服的老者來到少年面前,看他衣服的顏色,在朝中官職至少在三品以上,老者向少年問道:“我膝下惟有一個女兒,容貌雖不算很美,也不至于丑陋,想許配給你為妻,你意下如何?”
唐??閻立本(傳)《十八學士于志寧書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婚姻乃人生大事,正常來說,古人結(jié)婚要看門戶、配年歲、問八字、請媒人……一套流程下來堪比現(xiàn)代舉辦一場大型活動(點擊這里查看宋代結(jié)婚一共要幾步)。這位老者卻什么都沒問,上來就直接婚配,大約“及第”這項條件實在太硬了,足以抹平其他方面的各種不足,更何況這位少年不僅有才更有貌。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圖中店鋪招牌上寫著“擇日合婚”,專門給人挑選良辰吉日
可問題在于,這位老者有個最關(guān)鍵的條件沒問,因此慘遭拒絕。
少年微微躬身,向老者答道:“我出身寒微,得托跡高門,固然幸運,只是我得回家和我妻子商量一下,您看怎么樣?”
圍觀群眾原本想看佳婿最終花落誰家,到現(xiàn)在知道這是一場鬧劇,大笑而散。
故事中這位少年只是及第,就在婚配市場上如此受歡迎。有人記載“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于榜捉婿,厚捉錢,以餌士人,使之府就,一婿至千余緡”,為了搶進士當女婿,利誘與威逼齊飛,手段層出不窮。
這些中了榜的進士窮不窮沒人在乎,司馬光都說了:“今天子三年一選士,雖山野貧賤之家所生子弟,茍有文學,必賜科名,身享富貴,家門光寵,戶無徭役,休蔭子弟,豈不為盛事?”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可想而知,當時的狀元不知道要被朝中顯貴搶成什么樣子?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一個叫馮京的人中了狀元。馮京是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在去年八月份的鄉(xiāng)試考試中中了解元,也就是鄉(xiāng)試考試的第一名,又在之后的會試中中了會元,再加上殿試中被皇帝欽點的狀元,就是連中三元了。
狀元已是難得,三元及第的狀元更加難得,一路考過來都是第一,從唐到清,所有的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能達到這種成就的也才十來個人,宋代占了六個,馮京是其中之一。
馮京這時候還很年輕,二十七八歲,單身未婚,且又儀表非凡。各種buff的加持下,科考榜單一出,他立刻成了達官貴人搶奪的對象。
張堯佐是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他想把女兒嫁給馮京,就帶著仆從擁至其家,他這一來把女兒的嫁妝都帶來了,“直出奩具目示之”,直接把自家的巨額財富擺在馮京眼前。這還不算,張堯佐還告訴馮京這樁婚事是皇帝的意思,其實皇帝并沒有說過這話,但誰讓張堯佐是皇帝寵妃的伯父呢?
宋 佚名《仁宗坐像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貴妃得到宋仁宗專寵,禮儀逾于曹皇后。她死后仁宗傷心不已,追封皇后,謚號溫成。
先以錢財利誘,又拿皇帝壓人,張堯佐此番完全是有備而來。結(jié)果馮京只是笑笑沒說話,婉拒了哈。
連貴妃的伯父都敢拒絕,哪怕馮京家世平平,中了狀元之后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婚姻大權(quán)。
周輝的《清波別志》記載了一位叫張耆的權(quán)貴,曾是宋真宗身邊近臣,也惦記著馮京做自己女婿,同樣被拒絕了。
馮京最后選擇了當朝宰相富弼的女兒為妻,不得不說這個行為非常明智。有一個宰相當岳丈,比一個外戚在朝堂上對自己的助力更大。
富弼當年也是個狀元,也是京城達官貴人爭搶的女婿,富弼也給自己找了個宰相岳丈,就是寫“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晏殊。
這不巧了嘛——馮京后來也成了宰相。
明 佚名《十同年圖》? 故宮博物院藏
宋真宗時,河北人范令孫登甲科,宰相王旦就把他招為女婿。宰相李沆看中王沂公的才華,提前押寶,定他為婿,后來王沂公“唱名果在第一”。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薛奎的女婿是狀元王拱辰,他還有一個女婿更加厲害,是與王拱辰同期的進士歐陽修。沾了女兒多的光,把狀元和大才子同時納入麾下。
北宋??歐陽修《行楷書灼艾帖全卷》? 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可見,當朝宰相是所有搶狀元的達官顯貴中最具有競爭力的人,畢竟自身實力雄厚,宰相和狀元之間的關(guān)系,就像是清華北大和全省第一,強強聯(lián)手,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這是雙向奔赴的事情。
也有一些熱臉貼上冷屁股的例子。
宋高宗時著名的“六賊”之一奸相蔡京就在“榜下捉婿“時受挫:他想把女兒嫁給新科進士河南人傅察,傅察婉拒,蔡京大為不快。
“六賊”中的另一位朱勔,想把妹妹嫁給新科進士洪皓。其實在殿試之前朱勔就表達過這個意思,洪皓謝絕了。登第后朱勔再次求親,洪皓再次拒絕,無視朱勔送上的大量錢財和高官許諾。
北宋??蔡京《宮使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傅察和洪皓都是拎得清的人,雖然和宰相聯(lián)姻以后的仕途可以順暢許多,但人品不行什么都白搭,一不小心就滿門覆滅,再有權(quán)勢也還是遠離的好。
還有一些拎不清的進士,對權(quán)勢財富奔赴得過了頭,忘記了做人的基本底線。
宋人筆記中記載了好多當朝進士的黑料。學士楊孜,剛來京師應(yīng)舉時與一個娼妓來往甚密,兩人處了很久,娼妓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資助他讀書考試,后來楊孜登第,無法報答娼妓,就娶她為妻。楊孜攜娼妓回鄉(xiāng)的路上,對娼妓說他家中已有妻子,妻子本性悍戾,無法處置,不如他們兩一起服毒自盡算了。
結(jié)果楊孜騙娼妓喝下毒藥自己沒喝,真是缺了大德。楊孜口中的妻子是謊言,不過是因為自己考中了,想求取富家女子罷了。
明??唐寅《陶穀贈詞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政和年間,余干縣一個帽匠吳翁與鄰居史老交好,兩人約為兒女親家,后來吳翁的兒子吳任鈞過了鄉(xiāng)試要去京城參加考試,路上他想的是:這一去“豈不能于京華貴家及鄰里富室擇佳婚“,還沒開考就幻想著和貴家富室結(jié)親了,曾經(jīng)的鄰家民女又哪里還能放在眼里呢?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藏
圖為明代姑蘇的紗帽店,招牌為“紗帽京靴不誤主雇”
吳任鈞的想法反映了很多宋代士人的想法,后來陳世美的故事可謂是此類事件的經(jīng)典情節(jié)概括。這時候再回想開頭那位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的少年,其人品尤為可貴。
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人生兩大盛事在宋代皇城的榜單下接連而來,但無論是中了狀元還是娶了貴女,都不意味著人生從此一帆風順。這只是一個不錯的開端,抵達終點的路途上仍有無限未知。
時間往后一千年,現(xiàn)在的高考生們都在忙著選報志愿,生怕一個不小心誤了一生,但人生路漫漫,選擇的路口還有很多,大家盡管往前沖,放平心態(tài),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1】唐群《宋代“榜下捉婿”之風及影響》
【2】劉典《宋人“榜下捉婿“奇觀》
【3】劉金柱,張永翠《從“以子妻之“到“榜下捉婿“——宋代擇婿婚姻探析》
【4】黃蓉《淺析宋人擇偶觀的變化》
【5】宋東俠《宋人厚嫁述論》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