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鷹城·文化產業篇】豫澗:“一村一品”生態游
2023年8月17日《平頂山晚報》2版
湖光里民宿
【資料圖】
趙村里客房
喜逢里民宿
□本報記者 常洪濤 文/圖
“小度小度,打開窗簾。”8月16日下午,走進魯山縣趙村鎮“豫澗”趙村里氧吧民宿“夏有風”房間,經理侯文霞下達指令后,窗簾自動打開,山區美景瞬時映入眼簾。
“豫澗”趙村里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爭取財政統籌資金430萬元,返鄉創業人士投資770萬元,包含客房12間、特色水上餐廳7間、會議套房2棟以及會議接待中心1處。
“去年10月1日試運營,今年5月1日正式開業。游客可以在攜程、美團上訂房,周末房源很緊張,得提前一個星期預訂。我們又建設了6套親子房,準備十一投入運營。”侯文霞介紹。
氧吧民宿生態美
“豫澗”趙村里客房全部實現智能化(照明控制、窗簾控制、電視控制、空調控制)。客房從宋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中提取“春有花”“夏有風”“秋有月”“冬有雪”為名,寓意讓人們拋開煩惱和瑣事,一年四季都是好時節。
“豫澗”趙村里是該鎮趙村村4個氧吧民宿中的一個。
近年來,趙村鎮依托域內豐富的農旅資源,在擁有特色資源的趙村村,以村集體土地入股、聯建共營等多種形式,引進發展鄉村民宿、生態旅游等項目,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勃勃生機。
“鎮黨委、政府大力推進全域旅游,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方向,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打造‘豫澗’氧吧民宿五星工坊,總投資5000余萬元,總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包含‘豫澗’趙村里、喜逢里、湖光里、夏荷灣等氧吧民宿。”趙村鎮黨委書記張學敏說。
趙村鎮黨委以鎮、村兩級黨組織為建設主體,在民宿成立黨小組,選派“紅色管家”,建立黨建聯建機制,把轄區內所有集體經濟建設的民宿命名為“豫澗”,“豫澗”取諧音“遇見山澗”之意,給人隱匿山水之間、詩意棲居的意境。統一規范命名,統一路引標牌,統一地圖標識,統一服務管理,叫響“豫澗”氧吧民宿品牌。同時,該鎮把改善人居環境作為發展旅游的重要抓手,先后爭取資金500余萬元,建成沿河步道1390米、攔河壩1座,投資59萬元進行戶廁改造、污水治理,并安裝路燈200盞。
在圍繞趙村村一公里范圍內,趙村里擁林而建,以商務智能為特色;喜逢里依山而建,以觀景度假為特色;湖光里臨河而建,以水上樂園為特色;夏荷灣環灘而建,以沙灘游玩為特色。
各具特色共發展
村民趙延鋒2010年就辦起了農家樂,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升級,他的經營理念也在發展變化。2021年,他投入資金,鎮上也給予相應的政策、資金扶持,對農家樂進行改造升級。
趙延鋒的喜逢里民宿依山而建,有獨棟木屋10套、茅草房屋6間,隱匿于山、林、溪、云、霧等自然景觀中,對面就是堯山溫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022年4月運營后立刻受到市場青睞,“越干越有信心,我準備繼續投資建設二期民宿。”趙延鋒說。
一葉竹筏,孟凡旭從河對岸撐來,“6條竹筏今天才到,你們是第一批上筏游客。”他笑著說。
孟凡旭是從趙村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在外創業多年,初做絲綿生意,后投資玻璃滑道、觀景平臺等旅游項目,事業有成。“我和趙延鋒、夏荷灣的投資人王國華都是發小,一直關心著家鄉的發展。這些年掙了錢不能總投到外地吧,也想為家鄉做點事。鎮上領導經常同我們聯系,鼓勵回鄉創業,我們幾個一商量,在家鄉投資民宿,差異化經營,都要有各自的特色。”他說。
孟凡旭的湖光里民宿建在山坡上,別具一格的懸崖木屋套房與垂釣臺觀賞長廊、仿生棧道等配套設施相呼應。房子的建筑格局屬純木質懸空式,錯落有致、曲徑通幽。計劃今年9月試運營,10月正式運營。
王國華投資建設的夏荷灣堪稱大手筆,包含山澗民宿、水上餐廳、兒童沙灘樂園、特色露營地、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和趙村村紅色文化歷史紀念館。該項目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5月投入使用。
目前,“豫澗”氧吧民宿五星工坊使趙村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增加26.5萬元,輻射帶動趙村村及周邊120余戶群眾增收。其中,提供就業崗位37個,每戶年均增收2萬元;長期采購農戶家中柴雞蛋、山羊肉、菌菇和時令蔬菜等農產品作為工坊專用食材,每戶每年穩定增收0.5萬元至3萬元。
“趙村鎮將繼續加大對‘豫澗’氧吧民宿五星工坊的支持,將全鎮打造成為知名的民宿旅游目的地,用生動實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張學敏說。
策劃:劉泉
統籌:陶向軍 王冬梅
執行:周冬 董佳理 張滿 朱碧瓊
視覺:王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