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圖微講堂 | 承經典國粹,揚華夏文化(四)
清代學者王國維如此形容戲曲:“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戲曲需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戲曲角色又稱為戲曲行當,是戲曲表演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戲曲行當根據性別與角色特點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每個行當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資料圖)
為了讓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的讀者了解戲劇魅力,本期百科一起簡單了解一下戲曲行當,從點滴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
生
生行是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見于宋元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
歷代戲曲都有這一行當,近代各地戲曲劇種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又劃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點。老生生行的一個分支。因多掛髯口(胡須)又名須生。
老生
老生生行的一支。因多掛髯口(胡須),又名須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為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聲,念韻白;動作造型莊重、端方。
小生
小生生行的一支,與老生相對應,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須。高腔和地方小戲系統劇種多用真聲演唱。昆曲和皮簧系統劇種多以假聲為主、真假聲結合。
按照飾演人物身份、性格和表演特點等方面的不同可分為窮生、扇子生、紗帽生、翎子生等等。
武生
武生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其中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兩類。長靠武生:裝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
扮演大將,一般使用長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優美、穩重、沉著,具有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念白講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動作輕捷矯健,跌撲翻打的勇猛熾烈見長。舞蹈身段要求漂、帥、脆,干凈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凈戲。
旦
旦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女角色之統稱。
早在宋雜劇時已有\"裝旦\"這一角色。宋元南戲和北雜劇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稱,運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貼旦、老旦四個分支。
其后各劇種又繁衍出眾多分支。近代戲曲旦角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劃分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正旦
正旦旦行的一支。原為北雜劇行當名,泛指旦行中主角。在近代戲曲中的正旦已成概括一定類型的獨立行當。主要扮演嫻靜莊重的青年、中年婦女。重唱功,多用韻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
花旦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潑放蕩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帶喜劇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武旦
武旦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術特點,又分刀馬旦和武旦兩種類型。刀馬旦多扎靠,騎馬,持長兵器,表演重身段、工架、念白。
老旦
老旦屬戲曲行當之一,是扮演老年婦女。唱念用本嗓,唱腔雖與老生相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回的韻味。多重唱功,兼重做功。
有些劇種稱老旦為夫旦或婆旦。
彩旦
彩旦是戲曲中扮演女性的丑角,年齡比較老的也叫丑婆子。是丑行的一支。扮演滑稽風趣或奸刁的女子,也有性格爽朗無拘無束的逗笑角色。實為扮演女性的丑角。化裝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唱念都用本嗓,實際是用丑角來應工的。
彩旦重說白,基本上都說京白,以做工為主,表演、化妝都很夸張,是以滑稽和詼諧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的角色。川劇叫\"搖旦\",秦腔稱\"媒旦\",京劇謂\"彩旦\",均指扮演詼諧、滑稽、風趣、明快、爽朗、辛辣、刁蠻等為特點的中年以上女性丑角。
凈
凈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志,扮演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角色。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樸。演唱聲音洪亮寬闊,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為戲曲舞臺上風格獨特的性格造型。
據說此行當是從宋雜劇副凈演變而來。\"花部\"興起后,凈扮演人物范圍不斷擴大。凈行根據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劃分為若干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正凈
大花臉是凈行行當之一,也叫正凈、大面。扮演劇中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人物,多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氣度恢宏取勝。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渾、凝重。
副凈
二花臉是凈行行當之一,又稱副凈、架子花臉、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時夾用炸音,以點染特定人物的威勢和性格上的剛烈。一些勾白臉的奸臣,也屬二花臉范圍。
老生
武凈亦稱“武花臉”,凈角一種,在戲曲中扮演以武打為主的角色。以跌撲摔打為主,不重唱、念。
油花臉俗稱毛凈。多用墊胸、假臀等塑型扎扮(叫做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獷而嫵媚多姿為其特點,有時用噴火、耍牙等特技。有名的鬼魂形象鐘馗,在中國戲曲舞臺上就是扎扮造型,非常獨特。
丑
丑戲曲表演行當主要類型之一,喜劇角色。由于面部化妝用白粉在鼻梁眼窩間勾畫小塊臉譜,又叫小花臉。
宋元南戲至今各戲曲劇種都有此腳色行當。扮演人物種類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詐刁惡,慳吝卑鄙。近代戲曲中,丑的表演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同的劇種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
丑角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齒清楚、清脆流利為主。相對地說,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當那樣嚴謹,但有自己的風格和規范,如屈膝、蹲襠、踮腳、聳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動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術特點,大致可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點。
文丑
文丑,別稱小花臉或三花瞼,是戲曲行當之一,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以念白、做功為主。
武丑
武丑,戲曲中丑角的一種,扮演有武藝而性格滑稽的人物,偏重武工,也有人稱為“開口跳”,以牙功見長,多為神出鬼沒的武林人士。用倒八字形的“二挑髯”,穿緊身衣褲,步履輕盈,動作靈活、迅捷,可以從幾米高處翻下,落地無聲。
END
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對中國而言,戲曲是中國的文化名片,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更多數字資源關注“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訪問“數字資源”欄目。
圖文來源:信息咨詢部、云圖有聲
本期編輯:葛明
北京市西城區圖書館
微信號|xchlib
新浪微博|@北京西圖
關鍵詞: